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同全国42个“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一道成功入选。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由明代的“帽盒茶”发展演变而来,至清道光年间基本成型。作为全世界紧结程度最高的茶,茶青砖茶紧实程度高,压成砖型,利于运输和保存。渥堆发酵是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最难的工艺,通过该工序后,茶的口感、香气及内含物质均有明显变化。经过熬煮,能帮助人们获取维生素,消脂去腻,深受蒙古族牧民的喜爱。
多措并举 · 助力传承
赵李桥茶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保护单位。“湖北省赵李桥茶厂”、“川”字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火车头”、“牌坊”牌、“聚兴顺”牌被认定为“湖北老字号”,驰名海内外。
在做强品牌、做大青砖茶产业的同时,茶厂不忘传承好、保护好、发扬好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
一是壮大传承人队伍,增强制茶技艺的生命力。赵李桥茶厂鼓励各级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壮大传承人队伍,现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非遗传承团队已有六代,90后传承队伍也已正式登上技艺的舞台。
二是注重传承阵地建设,传习活动丰富多样。响应“非遗进校园”活动,茶厂非遗传承团队采用口述、现场演示、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生科普砖茶制作技艺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发展,至今已完成50余次校园授课。厂区设置专门传习基地——赵李桥茶厂川字茶博物馆,利用馆内近千件文物和藏品,结合影像、非遗传承人的讲解,向观众展示 “川”字茶从清代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来访宾客613批次,参观人数逾万人。
三是依托产品创新,为技艺传承增添无限活力。在传承传统制茶工艺,保证正宗风味的前提下,传承团队至今已开发出“世纪川承”“茶和天下”“洞茶今昔”“二合一青砖茶”等二十余款传承系列产品,涵盖传统板砖与现代轻青砖型,首款传承系列产品产品一经问世便抢售一空。
四是打造宣传名片,推动非遗项目“走出去”。通过店招门头升级翻新,让“川”字招牌插上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频频亮相参与重大国事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如2018、2021年两登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羊来茶往,睦邻情长”谱写佳话等,让茶文化非遗家园的这朵砖茶之花开的愈发绚烂夺目。
五是建设高水平茶叶科研平台,促进制茶技艺在传承中发展。建立紧压茶研究所,既传承保护传统赵李桥砖茶制茶工艺,又不断推动传统茶产业向清洁化、标准化、机械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沿袭传统制茶工艺的深厚渊源,辅之以现代科学技术和优质管理,非遗传承团队先后参与了10项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14项团体标准的撰写修订工作。与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推动制茶技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从万里茶道源头湖北赵李桥镇到亚欧大陆腹地,赵李桥砖茶制茶技艺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促进青砖茶产业繁荣发展、深化对茶文化的认识、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赵李桥茶厂将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继续做好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讲好新时代制茶技艺非遗故事,推动优秀茶文化、茶产品更好走向世界,让湖北历史名茶焕发新的生机,从时光里奔向未来!